百草枯 > 穿越小说 > 寒门书生 > 和本故事相
    和本故事相关的道教起义
    鸵鸟:这些都是一些历史资料,将会融汇在故事中,随着情节一点点的进展逐渐做出交代,毕竟讲的只是一个故事而已,不过鸵鸟想到或许有些读者喜欢清晰的了解历史的来龙去脉,喜欢高屋建瓴的来看待一段庞大的历史,所以才有了作品相关。
    需要指出的是,不看鸵鸟的这些作品相关,也一样能够看得懂故事——
    本书逐渐将会接触更多的佛教和道教的纠葛,当然,目前接触到的佛教内容还很有限,其实短期内接触更多的还是道教,尤其是即将展开了几乎颠覆了晋室王朝的东南五斗米道大叛乱。
    其间,要涉及到一些道教造反的历史,在此做一些交代。
    要说到道教的起义,不能不说的当然是张角的黄巾起义。
    张角在道教中的教派,叫做太平道,184年,“甲子”大吉之时,张角宣布“苍天当死,黄天当立”。从此开始了太平道的黄巾起义。而至于为什么叫太平道,那是因为他是以《太平经》为其主要经典。
    不仅如此,太平道的纲领、目标、教义、称号、教区组织、口号、宗教仪式、活动内容、传教方式等,皆据《太平经》而来。
    道教一派当然都是有传承的,那么《太平经》又是哪里来的?
    有一种说法是说《太平经》的作者正是于吉。
    在本书中曾经提到,道教一直致力于武装起义,三国时曹操逐左慈,孙策斩于吉确有其事,而且于吉,也确是被孙策所杀。
    《后汉书.襄楷传》中说:
    时有道士琅琊于吉,先寓居东方,往来吴.会……制作符水以治病,吴.会人多事之。(孙)策尝于郡城门楼上集会诸将宾客,吉乃盛服,杖小函,漆画之,名为仙人铧.趋度门下,诸将宾客三分之二下楼迎拜之。掌宾者禁呵不能止,策即下令收之。(孙策)母谓(孙)策曰∶于先生亦助军助福,医护将士,不可杀之。(孙)策曰∶此子妖妄,能幻惑人心,……不可不除也……即催斩之,悬首于市。
    当然,更多人认同的是《太平经》真正的著者不详这种说法,不过尽管如此,有史可查的记载中,也大概只有于吉是最早撰写、最早传布《太平经》的创教者。
    事实上道教在东汉以后到主角穿越之时,起义可并非是只有一次两次,因为本书到现在开始将会逐渐涉及更多的道教内容,其中有很多关于道教致力于武装起义的背景,所以先在作品相关中将这些背景史料做一下简单的介绍。
    早在东汉时期,桓帝就在他的诏书中提到了这些相关的起义:
    147年,陈留人李坚称帝,在位一月,兵败被杀。
    148年,长平人陈景自称“黄帝子”,并且阴谋和一个自称“真人”的南顿人管伯共同起兵造反。被处死。
    150年,扶风人裴优自称皇帝。
    154年,蜀人李伯自立为“太初皇帝”。
    165年,渤海盖登自称“太上皇帝”。
    166年,沛人戴异自称“太上皇”。
    之后就是184年人尽皆知的太平道黄巾起义了。
    以前的背景中曾经提到,道教乃是张天师张道陵在蜀中所创,天师道的传统说法是这样说的,当年老子在142年的时候,向天师张道陵授道。老子早就死了,不过在道教的经典中,老子被神化,老子向张道陵授道的故事,记载于道教早期经典《正一法文天师教戒科经》与《神仙传》中。
    因为有老子授道的故事,所以在很多人看来天师道一直是道教正统。
    而在太平道黄巾起义正如火如荼的时候,天师道也正活跃在四川成都地区。汉末张鲁割据汉中,就是一个政教合一的政权。其实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天师道也从来没有放弃过武装起义。
    《晋书》记载,在东晋初年的时候就有一个名叫李脱的道教方士:书上说他“妖术惑众,自言八百岁,故号李八百。”后来因为造妖书惑众,被斩于建康。
    还有一位巴人李姓在蜀地建立了王朝。《范长生与巴氐据蜀的关系》,《历史研究》都有提及,
    303年,这支李姓中有个叫李雄的控制了蜀中,他前去请教隐居在成都西山的贤人范长生,“欲迎立为君而臣之”。范长生拒绝做君主,但是当李雄在304年自称成都王时,范长生前来任宰相并受号“范贤”。他鼓励李雄称帝,而自己受号“天地太师”。306年,李雄自称“成”国皇帝。《晋书》李雄传记中也有记载。
    李雄于333年去世,他的兄弟李寿继位,改国号为“汉”。
    再后来,成都被晋著名将军桓温攻破,当时公元347年。
    这些都是主角穿越之前道教的历史背景,当然,现在主角穿越之时,还有东南沿海一带的“五斗米道”起义也即将拉开了庞大的序幕。
    而至于道教箴言中的“李弘当为天子”就更多了,“称名李弘者岁岁有之”,只不过这些称名“李弘”的人虽然多,可在茫茫数不清的造反者的造反大业中,并没有什么比较突出的建树。也只不过是道教众多没有实现的预言中的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