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时的内阁,首辅仍是申时行,内个成员有次辅许国、大学士王锡爵和王家屏。十几年来,万历皇帝不上朝,疏于朝政,皇帝的任何旨意都是由他们来传达的,他们实质上成了皇上的传声筒。
这时的申时行虽然大权在握,威风凌凌,势焰薰天,但是他常常忐忑不安,甚至有点惭愧,觉得自己辜负皇帝的信任,更对不起张居正的提携之恩。
当初,他是一个默默无闻的文职小吏,如果没有遇到张居正或许一生一世会陷入穷困潦倒,是一个普通的京城官员。当年张巨正交给他的是一个国富民强的泱泱大国,然而,他当政的这些年都干了点什么,连自己也说不清楚,唯一能够明白的是如今的国家已是百孔千疮,社会动荡,大明的江山摇摇欲坠。身为首辅,对国家兴亡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他为这个国家做了点什么,他觉得对国家有愧,扪心自问,彻夜难眠。
现在的国家是一个怎样的状况,国库业已空虚,入不敷出,政治**,吏治黑暗,百业凋敝,人民困苦,边警不断,农民**,天灾**,层出不穷。他常常疲于应付,无法应对,自叹才学不足。尽管有
些事情他并不需要担负责任,比如推翻张居正实施的一系列制度,修建陵墓耗费巨资,致使国力逐渐消退,但身为首辅还是有规劝皇帝的责任。尽管皇帝不会听他的,但他为了私心,为了保住自己的地位,为了自己的亲戚朋友,想尽办法讨好皇帝,以巩固获得的既得利益和身份地位。面对四面楚歌,国家一天不如一天,眼看就要天下大乱,皇帝没有丝毫的忧虑之心,变本加厉的歌舞升平,荒**无道,无度的挥霍,申时行不知道大明帝国还能让他玩多长的时间?可是,申时行又无可奈何,他身为饱学之士,空有一腔报国之志,贵为首辅却没没有任何的权力可言,除了歌功颂德,讨好皇帝,任何的实权都没掌握,他又能负什么责任呢?
眼前,太子已经五岁,按照族制,成为太子理所应当,他发现这件事的时候,正在为自己的行为懊恼的,申时行像看到了希望,看到了改过自新,为国效力的一条途径,想通过这件事是自己的心里能够得到平衡。于是,一篇洋洋洒洒的奏折被毫不犹疑的送到皇帝的龙案前,从而掀起了这场“国本之争”的风波,连他也没想到这场风波竟然相持了十几年,成为万历后期的一场况日持久的大战。
许国是个南方人,在京城做官十几年,但是对**的天气还是不太适应。内阁里生了一个巨大的炉子,太监们不断的往里边加着煤炭,炉火旺盛的燃烧着,大殿里热气腾腾。尽管如此,许国还是手里拿着一个手炉,好像他特别的怕冷。大学士们并没有人把注意力集中在他的身上,都在忙着手头的军国大事,焦头烂额,一塌糊涂,没有一点闲暇。许国抽了一口烟,看一眼正在忙碌的首辅,说道:“大人!你的折子送到皇帝的那里有什么反应,皇上还没有回话吗?”
“是啊!皇帝也应该有回话了。”申时行的眼睛看了一下门口,随口答了一声,他的心里多少有点的不安,折子上去有几天了,皇帝为什么一点回应没有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