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草枯 > 穿越小说 > 殿下 > 灯灭之四七(正文第二四四章当天荣...)
    重要通知:域名变更为请收藏
    当天荣烺还去吃了荣柒介绍的冰藕粉,藕粉用泉水调的糯糯软软的,上面码着井水湃过的时令鲜果,葡萄寒瓜蜜饯等,再浇上一层浓香的红糖汁,既冰且甜,解暑极了。
    待到下午时间不早,齐尚书送荣烺回宫,穆然荣柒闻峻英三人也跟着送到宫门口。他们不能进宫,便站在宫门口看公主殿下与尚书大人的马车缓缓进入宫门,然后,三人骑马回家。
    回到家后,闻峻英见兄长也回来了,高兴的过去打招呼。闻峻宁当值回来,摸摸弟弟的头,看向穆然荣柒,“母亲说你们出去一整天。”
    闻峻英说,“我们刚送公主殿下回宫,哥,我们今儿遇着公主殿下了。”
    闻母正在院中柿子树下的木桌上切瓜果,闻言忙问,“什么时候遇着的?公主殿下出宫了?”
    荣柒笑,“早上出去吃早点,没想到公主也在那摊子上吃的早点,可不就遇着了。”闻母惊叹,“公主殿下那样尊贵,还会来民间小摊子上吃早饭?”
    闻峻英说,“娘,公主可平易近人了,待我们也很好。”
    闻峻宁看穆然几乎没说话,问他,“阿然你不会在公主跟前也这样吧?”
    “他在公主面前可高兴了,这是叫齐尚书给使唤的。”荣柒拿起块瓜,先递给闻母,自己再拿一块,啃一口,说穆然,“你也是,好端端的,早上干嘛要跟阿英换位子。搁旁人,能坐一部尚书身边,不知怎么欢喜哪?”
    穆然拉着脸,“那下回换你坐他身边。”
    荣柒笑,“我坐就我坐,要我啊,我就把齐尚书当我亲爹一般从头服侍到脚,把他哄的欢欢喜喜的。阿然,不是我说,官场就是这样,下官遇着上官,都是当天王老子一样恭敬的。”
    穆然道,“我是听说他品行不堪。”他们在官学读书,对官场的消息也有所了解。齐尚书在坊间的确声名一般,传闻干过逼杀亲爹的事。当然,这事真假存疑,毕竟一部高官,不大可能有这样的污点。荣柒说,“他这种还好,起码刻薄在明面儿上。有些对谁都笑团团的,那种才危险哪。”
    闻母听出缘故,知道穆然是被大官为难了。拉着穆然坐下,递给他一块瓜,“来,吃点瓜。要是不好相处的,咱以后少相处就是了。”
    闻峻英道,“本来也相处不多,要不是偶遇着公主殿下,就是走路上,我们也没资格跟尚书大人说话的。”
    穆然不屑,“阿英,你很喜欢跟他说话么?”
    闻峻英连连摇头,“不不不!”他摆着手,直咋舌,“齐尚书太吓人了。明明只是个文官,一挑眉一说话,比我哥武刀剑时都可怕。”
    闻峻宁很豁达,“放心,齐大人不会跟我们计较的。”
    闻峻宁问,“你们服侍公主服侍的可好?”
    闻母说,“公主对咱们有大恩,可得好生服侍公主。”
    穆然笑,“婶婶,大哥,你们放心,公主身边虽则人多,轮不到咱们,中午二哥请公主吃冰藕羹,我们还去吃了鲜鱼坊,公主都赞味道鲜美。还是二哥机灵,我一直在想如何对公主尽心,全无插手机会。”
    “我那也是话赶话。”荣柒道,“公主身边既有女官宫人,又有将宫侍卫,还有齐大人,咱们想服侍本也难。还是听公主殿下的,咱们好生准备明年秋闱,若一举得中,公主殿下必然高兴。”
    “是这样。”穆然也想,必得再加把劲,非但明年秋闱,后年春闱他也要搏上一搏。待他能在朝廷立足,必要报答公主恩情。
    公主殿下回宫也是乐呵呵地,齐尚书一直将他送到万寿宫正殿,亲自交给太后娘娘,此方告退出宫。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重要通知:域名变更为请收藏
    荣烺感慨,“再没有比我齐师傅更细致周全的人了。”
    齐尚书一笑,“我只当殿下赞我。”
    齐尚书不与她多言,行一礼,就告退了。
    荣烺叨叨一回今日行程,说,“祖母,下月初国公府就要出孝了,你还记不记得?”
    郑太后能不记得这个,“亏得你提醒,要不我就忘了。”
    “我想着哪,我给大舅舅找了个好差使。”荣烺说。
    郑太后好笑,“你怎么又琢磨到郑国公起复的差使上去了?你相中哪个缺了?”
    她没卖关子,直接说,“我皇兄跟阿颖姐的大婚定在八月末,正好郑国公也出孝了,皇兄大婚的正使官是史太傅,礼部内务司一并帮忙过了前头的五礼,迎亲礼时,光一个正使多单调啊,不如再添个副使,让大舅舅做副使吧。”
    郑太后思量,“皇子大婚,素来只有一个正使的。只要皇帝大婚,才会有一正使,两副使。”
    “那太子成亲肯定有副使呀。”荣烺了解宫中礼制,她大大方方的说,“这许多年了,父皇就皇兄一个儿子,虽未册东宫,可除非母后娘娘有妊诞育嫡子,不然以后再有小皇子也要逊皇兄三分的。何不为皇兄添一位副使,这样岂不显得大舅舅与皇兄更亲近?”
    郑太后是个着眼现实的性子,她稍一思量便笑了,“这主意倒不错。”
    荣烺得意的晃晃大头,郑太后摸摸她因长个子有些瘦了的小脸儿,问她,“你何时想到这个的?”
    “我早就想到了。”荣烺说,“我是觉着亲戚间总不嫌更近的。”清流成天念念叨叨的君臣父子,荣烺却觉着亲戚之间因有血缘,也是一种牢不可破的联系,可靠又能干的亲戚,当然得好好对待了。
    郑太后笑,“早想到了,怎么现在才说?”
    “兵书上不是讲,天时地利人和么,这得等大舅舅出了孝,或者快出孝时才能说啊。这就是天时的道理。”
    郑太后,“唉哟,你这兵书读的不错。”
    “还行吧。”明明一肚子得意,荣烺还很虚伪的谦虚了几句。只是眉眼间露出的得意样,简直令郑太后哭笑不得。
    这事跟荣晟帝一说,荣晟帝也很乐意,夸闺女,“这主意好,我一时都没想到。”
    荣烺说,“这是小事,父皇你要忙的是朝廷大事,小事我替你想着就成。”
    倒是荣绵有些不安,推辞道,“皇祖母、父皇,这到底有些逾矩了。”
    荣烺劝她哥,“皇兄,要是有人不同意,这叫逾矩。要是大家都同意,这就不叫逾矩。规矩是啥,规矩还是不大家定的么。”
    郑太后道,“阿绵放心,婚姻之事,父母之命,听父母总是对的。明日你母后知道,必也赞同此事。”
    荣晟帝说,“是啊。别跟史太傅学迂了,便是史太傅,也会赞同的。”
    第二日傍晚,嫡母郑皇后在皇祖母宫里说话,说到此事,也劝荣绵,“此事甚好,阿绵你别担忧,谁要不赞同,让他们来问我就是。”
    果然,郑国公府出孝后,荣晟帝令郑国公为皇长子迎亲礼副使,即便古板如史太傅,闻知此事亦未反对。
    整个朝廷都默许接受,皇长子大婚,迎亲以正副使二人相随,比东宫例。
    史官甚至在册簿上多记了一笔:公主上谏,太后娘娘、陛下、皇后娘娘亲允。
    这也是荣烺自出生以来,第二次正式有见于帝王起居注的记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