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草枯 > 穿越小说 > 乱清 > 第八十五章 新时代
    出乎关卓凡的意料,罗伯特.李其实是个小个子,远没有后世无数美术作品中的他那么高大。
    李穿着笔挺的灰军装,马靴铮亮。腰悬一口刻花佩剑,上面还镶着宝石。全身上下,干干净净,整整齐齐,十分气派。
    关卓凡不知道在这种情势下李是如何做到这一点的。关卓凡自己,“整齐”还做的到,“干净”无论如何做不到,靴子上满是泥点。
    格兰特就更不用说了。这位联邦军队的总司令,穿着一件列兵穿的脏兮兮的衬衣,泥点什么的不但靴子上有,裤子上也到处都是。也没挂佩剑。关卓凡好歹还挂了佩剑。
    这一幕在后世成为扬李贬格的一个小小依据。但关卓凡想,中既不足,必形于外,胜利者不用撑场面,失败者——再伟大的军人,现在也只能通过这些东西来维持自己的尊严和骄傲了。
    罗伯特.李也很意外,不是对格兰特,是对关卓凡。没想到这位从西到东、从南到北横扫邦联的中国将军如此年轻。
    三个人互相敬礼,互道仰慕,然后围着客厅中间的一张圆桌子坐了下来。
    双方的部下站在各自的主帅身后,威尔曼.麦克林的客厅挤的满满的。
    格兰特开始和李“叙旧”。他说,他和李其实是见过面的,那是在美墨战争期间。
    李微微一愕,抱歉地说,我不记得你那个时候的模样了。
    他们俩在美墨战争期间还真见过面。
    当时格兰特是团里的军需官,军衔少尉。有一次去司令部送信。在门外被一位上尉拦住了。上尉军容严整。几乎一尘不染;而格兰特经过长途奔波。浑身上下像刚从土里面挖出来一样。
    上尉很客气地请少尉稍微整理一下军容,再去面见总司令。
    这位上尉,就是罗伯特.李。
    关卓凡想,人生际遇这种事,真是既奇妙又荒诞。美国两个最重要的军人平生第二次相遇,还是一个整洁,一个邋遢。只是时已移、势已易,个中五味。令人叹息。
    讲完这件轶事,格兰特又往其他的鸡毛蒜皮的不相干的事情上扯。
    关卓凡有点奇怪:他想干什么呢?
    略一思索,明白了。
    格兰特不好意思、或者说“不忍”提到“投降”二字。
    罗伯特.李虽然已经举起了白旗,但在美**人——包括格兰特——的心目中,依然是神一般的存在。
    这么下去不是个事,关卓凡正想婉转地提醒一下格兰特,李开口了:将军,咱们来谈一谈投降的条件吧。
    格兰特表示,邦联军官可以保留手枪、马匹和私人财物;士兵放下武器后就可以返回家乡,“永不受合众国政府的侵扰”。
    关卓凡明显能够感觉到李的宽慰。
    李剩下的唯一问题是:邦联骑兵不少是自备马匹的。是否可以保留?
    格兰特很痛快:可以。
    然后格兰特问李:手下有多少人马,是否需要口粮。
    李说。他已不再知道具体的数字。他能够确定的是,所有的官兵,从将军到列兵,都在挨饿。
    格兰特说,愿意向他们提供两万五千份口粮。
    一直从容淡定的罗伯特.李,第一次表现出激动的神情。他说道:“非常感谢。这对我的部下来说是最好的消息。而且,这会对双方的民众的和解起到巨大的作用。”
    参谋抄好受降文本,三位主帅先后在上面签字。
    李签完字后,分别和格、关二人握了握手,然后首先离开了威尔曼.麦克林的家。他跨上坐骑,向自己的军营缓缓而去。
    将旗飘摇,人影落寞。
    联邦士兵开始欢呼,炮兵开始鸣放礼炮。
    格兰特下令停止这种做法。他对关卓凡说:“我们不必在他们的伤口上撒盐。内战结束了,叛军士兵又是我们的同胞了。”
    南军的营地方向开始传出隐隐的哭声,哭声愈来愈多,终于,一个时代结束了。
    不久,南边传来消息:约翰斯顿在北卡罗莱纳州向谢尔曼投降。
    美利坚大地上,对联邦政府的成建制抵抗已不存在。
    美国内战,算是正式结束了。
    新的时代既已开始,就要预为绸缪。
    归期初定,在离开美国之前,还有大量的工作要做。
    一个是要重组第三师。洋兵不愿意去中国的,原则上就地复员退役。内战结束后,美军大规模裁减遣散,松江军团略略先走一步而已。
    然后再招用一部分军事经验丰富的老兵和素质较佳的新兵补充进来。经过调查估算,有把握组成一个白人团,两个黑人团。
    对第三师的洋兵,轩军如此定位中国:这是一个君主制国家,幅员比美国还要广大,没有任何种族歧视。
    待遇方面,白人士兵数字上比在美国当兵略低,但特别说明:中国物价也低。日子能够过成什么样,轩军中原先的洋兵洋将可以现身说法。
    黑人士兵的军饷和在美国时基本持平,待遇等于是变相提高了。
    第四师的一个华工新兵团并入第三师。
    另外,骑兵师里面有一个骑兵营是由美国南方贫苦白人组成的,他们大多愿意到中国去,于是在当地再补充一点新兵进去,这个白人骑兵营的编制保留。
    关卓凡一直想把美国马引进中国,这个白人骑兵营里面不少人都有丰富的畜牧业经验,可以发挥作用。
    一个是工兵。
    关卓凡很想从谢尔曼那里挖一部分工兵走,但所获有限。谢尔曼倒是大方,但战后美国会进行大规模建设,工兵的出路都很好,愿意去中国的不多。而同一支部队,不同兵种待遇又不能相差太远,以免其他部队心理失衡。
    最后乃以“顾问”名义,高薪招用了一部分谢部工兵骨干,不算现役军人编制。
    一个是炮兵师。安德森对战后的情形看的很清楚,明确表示,愿意到中国去。一部分炮兵教导队成员也有相同的意愿。而且,经安德森的手,招用了一部分炮兵经验丰富的在役和退役老兵,其中甚至包括西点毕业的。
    一个是斯潘塞。斯潘塞就比较犹豫了,他还看不清楚战后的局面。斯潘塞对关卓凡是很感激的,表示双方可以任何方式合作,包括入股。但是整体搬迁到中国去,他还下不了这个决心。
    不过不着急,关卓凡原计划也不是回国的时候就把他带走,工业尤其是军火这种重工业是一个庞大的系统,上中下游共同组成一条产业链。国内暂时还没有配套的产业、设施、人才,斯潘塞现在就过去,反倒功力会打折扣,预为之备就好。
    一个是查塔努加的人员和物资。查塔努加还有轩军一部分人员,以及相当数量要带回国的“战利品”,现在就得开始打包向纽约发运——轩军将从纽约上船回国。
    一个是阵亡将士的移灵。
    轩军的阵亡将士主要埋葬在两个地方:查塔努加和阿拉图纳。移灵后遗体要做“轻烧”等防腐处理,然后才能正式入棺,发往纽约。这个工作量不小,也得现在就着手了。
    一个是轩军的军饷兑换。
    来美国之前,美国政府答应,轩军回国的时候,士兵们手上的“绿背”兑换成白银。这个事情必须处理得很小心,因为稍有不慎就会引起银价的异常波动。联邦政府财政部很早就开始储备各种贵金属货币,加上战后要“捐赠”给中国政府的一百二十万两白银,现在已基本达到了预计的数字。
    至于叶茂,关卓凡让他还呆在美国。
    这个小伙子看来确实是个能干的,可以给山度士打个下手。他主要的工作还是他的老本行“人事经理”,因为接下来,关卓凡有一个在美国大规模招聘人才的计划,各行各业,工商农医,无所不包。
    还有一个最为重要,是关于林肯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