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草枯 > 都市小说 > 重生1956从厂医开始 > 第427 章鲁院长的算盘,张衍挖的坑
    现在的窝窝头一般都是用高粱面掺了一部分玉米面或者其他的杂粮面做成的,一口咬下去,全都是碎渣子。
    地瓜面比较黏糊,窝窝头里面多加一点地瓜面的话,不至于像现在这么散碎,口感也会好一点。
    当然了,地瓜面也不能多放,不然地瓜吃多了烧心。
    很多从那个年代过来的人,都曾经表示过,一辈子不吃地瓜都不带馋的。
    甚至有些吃伤的,一闻到地瓜味,都会恶心反酸水。
    其实,等到明年,能够吃地瓜面吃饱,也是一种幸福的事情。
    因为,按照张衍了解的历史,从明年开始,杂和面窝窝头,地瓜面窝窝头都已经成了好东西,很多单位的食堂里开始供应代粮窝窝头。
    前面说过,就是用玉米秸秆,玉米骨子,小麦秸秆磨成的粉,掺在玉米面、高粱面里一块蒸的窝窝头。
    农村榆树皮给都扒得精光。
    ·······
    张衍吃完饭之后,就骑车赶往北京中医药大学,今天他还有课。
    张衍赶到北京中医药大学的时候,正巧遇到鲁院长。
    “鲁院长!”张衍笑着和对方打招呼。
    “张院长,这么巧!现在距离上课还有点时间,聊聊?”鲁院长邀请道。
    “好啊!”张衍笑着点点头。
    张衍跟着鲁院长来到他的办公室。
    鲁院长热情的给张衍泡了一杯茶,“张院长,我这儿不比你那儿,没有好茶,凑合着喝点。”
    “鲁院长说笑了!您要是没有好茶,那整个北京中医圈子里,谁还敢说自己的茶好?”张衍笑道。
    “哈哈,我这点茶叶都是老领导们送给我的!张院长喜欢的话,回头拿点回去尝尝。”鲁院长也没有再谦虚,大笑着说道。
    鲁院长作为海子里的医疗顾问,自然少不了好烟好茶。ωω
    张衍喝了一口极品大红袍,慢慢品味着,等着鲁院长开口。
    这茶叶,比系统奖励给他的还要好。
    “张院长,您这天天的来回跑,也耽误事,不如把你那个培训班放到我们学校来。
    这样您也不用两头跑。”鲁院长建议道。
    “鲁院长,我还年轻,来回跑一跑无所谓,至于说把培训班放到咱们学校里来,我认为并不是一个很好的决定。
    我在医院里讲课,遇到什么紧急的情况,我也方便出手解决。
    可如果放到咱们学校········
    你和刘主任在的时候,还好说,有你们在我也放心。
    可你们不在医院的时候,出了紧急情况,怎么办?”张衍很干脆的拒绝了鲁院长的建议。
    当然,张衍的话也没有完全堵死。
    顺便给鲁院长挖了一个坑。
    就看鲁院长怎么选择。
    “这个·······”鲁院长沉吟着,一时不知道该怎么回答这个问题。
    他自然明白张衍的潜台词,你想把培训班搬到学校里来,也可以,但是医院那边你和刘渡舟得给我顶起来才行。
    可问题是,他和刘渡舟自己也都有一摊子事要忙,怎么可能去红星医院,那怕是轮流去,也做不到。
    现在他一天,刘渡舟两天已经是极限。
    张衍也不着急,靠在沙发上,端着茶慢慢的品着。
    “张院长,我们这边实在是抽不出时间来了,要不我帮你介绍几个厉害的中医?”
    “好啊!不敢要求像鲁院长您这样的国医圣手,只要能有鲁院长您一半的水平就够!”张衍笑道。
    “他们的水平比我都不差,如今也在各家中医院里挂职坐诊。
    我帮你联系一下,看看能不能抽出一点时间来,每周到红星医院去坐诊一天。”
    “那当然好了!能有这么多国医圣手去我们红星医院坐诊,我可是求之不得的事。”张衍笑道。
    “那我之前提的把培训班搬到学校里来?”鲁院长笑着问道。
    “鲁院长,我觉得吧,没必要这么麻烦。
    现在都已经三月份了,距离应届毕业生到医院实习还有两个多月的时间。
    您想让我带他们,又想我来学校里全职讲课!
    我实在是分身乏术啊!”张衍苦笑道。
    鲁院长这才想起来,之前和张衍商量好的,六月份安排实习生到红星医院去实习,让张衍好好的给带一带。
    他把张衍弄到学校里来,实习生去了红星医院,谁来带实习生?
    让别人带,他们又何苦费这么多事?
    他们看重的就是张衍讲课的能力。
    希望能够借助张衍带徒弟能力,多带带他们的学生,能够在毕业之后,像张衍的那些徒弟一样,尽快挑起大梁。
    一座学校的成绩,看到不仅仅是你教出来多少学生,还看从你这儿毕业的学生,取得了多少成就。
    学校的学生,被分到各个医院之后,迅速的挑起大梁,这对鲁院长他们来说就是实打实的成绩。
    所以,鲁院长更看重的是应届毕业的实习生。
    鲁院长忍不住苦笑,还真是鱼与熊掌不可兼得。
    “鲁院长,您帮忙联系几个老中医到我们医院去坐诊,也不要多,能保证一天一个就行。
    这样的话,我可以再带一门课,可以给学生们讲一讲药材学。”张衍笑道。
    反正现在已经是四个大课,也就是四个下午,张衍也不在乎再多两个下午。
    这个年代还是一周上六天课。
    用两个下午的时间,换七个老中医来红星医院做诊,怎么算都是张衍赚了。
    看似多带一门课,好像张衍更累了,可实际上,有七个老中医去红星医院坐诊,能够让张衍省很多的心。
    他的徒弟们也能接触更多医学理论,这对拓宽他们的视野很有帮助。
    到了鲁院长这个级别,每个人都已经形成了自己的医学理论或者说诊疗的理论。
    多接触接触,对徒弟们的成长没有坏处。
    更何况,他在北京中医药大学授课,也就是这几个月的事,等到六月份之后,他就要会医院,帮着带实习生。
    而经过一段时间的磨合,如果张衍还不能把几个老中医留下来,那也太low了。
    张衍离开之后,鲁院长坐在沙发上,总感觉有些不对劲,但又说不上是哪里不对劲。
    张衍心情愉悦的给学生们上完下午的两节课,中间都没有休息,直接两节课连堂,多讲了不少的干货。
    讲完课之后,张衍回到红星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