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草枯 > 穿越小说 > 唐朝好地主 > 第635章 丹江口(第六更送上,求月票!)
    在上洛烧完了第一把火后,李超便带着队伍继续东向而行,在商洛也没停留,顺丹江扬帆直下。
    船过丹江口进入汉江,然后逆流往上游行去。
    “老师,我们不是去邓州吗?邓州在东啊,怎么我们往西。”李承乾最近地理补习的不错,见船都进了一条更大的河流,也认出来那就是汉江。可进汉江后又没顺流而下,反而逆流而上,这去向就让人猜不清了。
    已经到了午时,李超招呼着船家靠岸做饭吃。
    他现在所处的位置,在后世就是有名的丹江口水库了,在后世丹江口水库可是南水北调的水源地,水质最为好,湖大水清。不过此时的这里可还没有这么一个巨大的水库,丹江在这里汇入汉江,除了水域更宽阔些,也依然还是一条河而已。
    受持续干旱的影响,丹江口宽阔的水面,都枯萎了许多,河床裸露大半。
    河上,许多船只往来,正是接了官府告示,然后在河里忙着捞鱼的百姓。河岸边上,也有许多百姓。江上捕鱼,岸是晒鱼腌鱼。
    这景象,让李超想起以前在沿海边看到的一些小盐厂。那个时候,有些地方还保留了一些简单的晒盐法,盐民们在海边晒盐挑盐,孩子就在旁边玩耍,那景象和现在还真有点像。
    李超下了船,主动的过去走走看看,不时的跟百姓们打点招呼。不少百姓连官话都听不懂不会说,还得靠同行的当地官吏帮忙翻译,搞的李超有些无奈。
    山南也算是楚地,楚地甚至十里不同音,在荆湘很多地方的山区,住的许多百姓,甚至直接被称为蛮子。其实这些蛮子,也应当就是后世土家等少民。
    河里水变少了,打鱼似乎要方便了些。
    丹江汇入汉水后,以丹江口为界,西面属于均州,东面属于襄州。
    均州刺史陪在李超身边,为李超介绍着眼下官府组织的捕鱼等活动。
    看了一圈,李超对于均州刺史的作为还是很满意的,起码没有敷衍,而是真正的有宣传有组织。
    看了一圈,李超也有些饿了。
    “请相国和太子殿下坐船回均州城吃饭。”
    “吃个饭还特别跑均州城里去,还要坐船,哪用的这么麻烦。就到这里吃吧,随便简单点!”李超说道。
    均州刺史有些无奈,这荒郊野外的河边上,吃什么啊,怎么吃,既没带厨子也没食材,他很为难。这可是尊贵的太子殿下和宰相啊,就连那几个护卫的将军,那都是实封伯爵,那群在河滩上捡石子玩的小孩子,那可都是宰相公侯之子,陛下的附马啊。
    李超没有那么多讲究。
    谁说河边上就不能做饭了,野外就不能做饭了。
    “可是我们确实没准好烹饪工具,也没有准备好食材啊。”
    李超指着那边的船工和渔民们,道,“找老乡们借几口锅,再向他们买点打上来的鱼,弄点野菜什么的,就可以弄的吃了。”
    其实连锅啊鱼这些,都不必借的,李超带着上千号兵马呢,各种炊事工具和行军干粮等,那都是必报着的。
    只是李超不太喜欢吃干粮而已。
    八月的天已经很凉爽,河滩柳树荫下,拿石头圈一下,然后就可以架柴烧火了。
    李超看着借来的锅,笑道,“居然还是吊锅,那正好,今天我们就吃山南吊锅吧。”
    吊锅,其实是相当简便的做菜之法。山南多山,到了冬天,天气很冷,大家喜欢关门在家烤火,南方比较没有暖炕,冬天寒冷,全靠火塘烤火取暖。
    有的时候外面下雨,更是门都不出。
    一整天都聚在一起烤火,到了中午的时候,也懒得去烧火做饭,于是便直接在火塘上吊一个锅,把早上的饭菜热一下,就围在火塘边上吃,吃完了继续烤火。
    这种冬天里简单省事的吃法,就叫吊锅。一般人家里都有口吊锅,只是有的人家里是陶的,有的人家里是铁的或者铜的。这些锅,一般都是有铁绊的,如水壶一样可以提,直接挂在屋梁上吊下来的钩子上,等于是悬在火上。
    现在户外,没有梁上垂下的钩子,但也难不倒李超,直接砍几根木棍,斜的架起,拿绳子拴住,再从上面绑个钩子下来就好了。
    铁锅直接挂在火上。
    一群捡贝壳、石头过瘾的小吃货,一见李超挽起袖子要做饭,就全部围了过来。李超也不客气,指挥着他们折柴、添火,然后自己把锅洗好,准备食材。
    食材不多。
    有河里打上来的新鲜鱼,也有老乡们带着的笋干、萝卜干、酸菜,还有青菜、豆腐。
    李超让牛见虎他们从行军干粮里拿了一条火腿和一块腊肉过来,再把自己带着的调味料也拿过来。
    熏的很黑很硬的腊肉斩下一块来,拿河里洗干净,然后锅里烧开水,把腊肉放锅里稍煮一下,煮软的腊肉取出,冲洗干净,切成片。
    李超切的很大一片。
    腊肉就得要大片,还要厚,这样一口咬下去,油汪汪的又香又咸还带点甜。李超一片腊肉切的有小半巴掌那么大,腊肉皮很硬很韬,暗红暗红的。但里面的肥肉,却是透明色的。下面的瘦肉部份,红砖色。
    李超特意切了两块腊肥肉下来,往锅里一扔。
    烧红的锅上,腊肉上的油烧的滋滋的香,香味扑鼻而来。等香味更浓点,油炒出来一些,李超就往里面放发好的笋干、萝卜、酸菜,然后稍炒制后,再放入腊肉,煮的差不多,添上半锅水。
    水开,把切成一大块一大块的河鱼鱼段放入锅中,倒入一点点酒,然后就让他咕咚咕咚的煮着。
    这算是最简单的做法了,杂烩吊锅。
    放盐、放点生姜片加点茱萸酱。
    锅里煮的爆跳,香气四溢。
    “差不多了,饭煮好没,把饭盛上,到这里来吃菜。”李超招呼着,也不用什么规矩,反正他带的这群小家伙也是习惯了。
    均州刺史站也不是,坐也不是。
    看着堂堂太子殿下,就捧了个碗,蹲在李超边上,一脸期待的望着吊锅,心里很复杂。
    李超不管他们,自己拿了个空碗递给太子,“给我装一碗饭!”
    太子在均州刺史万分惊讶的目光中,居然很自然的接过了,然后转头去盛饭去了。这让他看的满头大汗,不应当是相国给太子殿下盛饭的吗?
    刺史看不下去了,太没有君臣上下了。李超虽是相国,可太子却是副君啊,君臣有别,岂能乱来。
    他转身过去,来到太子身边。
    “殿下,还是让臣来。”
    谁知道太子并不领情。“不用了,王刺史你那边做着吧,一会我给你顺便带碗饭来。”
    “这可不敢,太子殿下折杀小臣也。”刺史诚惶诚恐。
    太子肯帮他盛饭,他却万万不敢接,李承乾说了两句,见状,也懒得跟这迂腐老头多说,直接打了两碗饭,李超一碗他一碗,便转身走了。
    刺史还想帮着拿饭呢,结果李承乾不乐意了。
    “莫非王使君觉得孤连两碗饭也拿不了?觉得孤是那种需要饭来张口衣来伸手毫无动手能力之人?”
    这话说的有点重,王刺史脸都白了,这种话他哪敢说啊。
    “臣万万不敢,也绝不敢如此想。”
    “那既然如此,王使君也不需要过份对孤客气了。”
    饭端过去,李超随意接过,连声谢都没有,而太子也很自然,太子和李相国之间的这份关系,让王刺史看的是万分羡慕啊。
    李超招呼王刺史一起吃饭,可他却不肯。
    于是李超也不理会他了,招呼着自己的弟子,还有程处默几个,一群人围成一圈,或蹲或站或坐,都没有尊卑贵贱。
    空气中散发着淡淡的桂花香味,听着鸟叫,着着水流声,还有远处百姓们捕鱼晒鱼劳作时的声音,那种怡然自得,轻松悠闲,是王刺史无法体味到的。
    虽然不是什么野猪、野鸡吊锅,材料也较少,可大家还是吃的很高兴。
    “其实王刺史你也不必见外的,这里又不是公堂之下,你随便坐吧。”
    “我站着就好。”王刺史年纪一大把,头发半白,五十多岁的人了,却还恪守着许多规矩。这样的官员,李超喜欢也不喜欢。喜欢的是他们讲规矩,不喜欢的地方,也正是他们太讲规矩,过于墨守成规,甚至做事情,完全靠着上面的吩咐,自己不会去想着开创,只是听命令。
    “听说王使君年初病过一场,现在身体不知道好些了没,要多注意休养,莫要过份劳累伤了身体,你还正年轻呢。”
    “身体倒还好,多谢相国关心了,只不过年纪大了,已经过知天命的年纪,快花甲了。”
    “五十来岁,这不是正当年是什么。”李超夹了一块鱼,热乎的鱼块没有腥味,还很滑嫩,几口吃掉,把骨头吐出。李超继续道,“现在的旱情越来越严重,我也可以跟你透露一些,朝廷现在掌握的情况是今年的秋旱会持续下去。”
    “还持续下去?”
    “嗯,会很严重,甚至会有秋蝗。但这还是最麻烦的,最麻烦的是明年夏天依然可能会是旱,而明年会有严重的夏蝗,是那种数十年一遇的大蝗灾,整个中原都会遭受大灾,连中原、山东、淮南等地都会大受影响。大旱大蝗过后,必是大饥,所以说,朝廷才让地方上加紧粮食管理、调集,此外又让各地想办法弄食物,晒菜干,围猎打渔,就是为了来年的大饥荒做准备的。”
    “底呢我已经跟你交待清楚了,以后呢你也想想办法,把这粮食筹备放到首位来。还要配合朝廷,加紧移民出去。”
    其实李超过来,本来是想先去武当山的,武当山就在均州,离此不远。可是现在,李超却又突然没有了兴致。
    “吃完这顿饭,我和太子就下襄阳,然后从育水去新野,再由湍水去邓州穰城!”
    “属下这就去安排船只等,并派人去通知襄州地方。”王刺史连忙道。
    分类月票榜第六,第五名会有奖金,距离第五只差二百来票了,兄弟们,支持下吧!(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