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草枯 > 穿越小说 > 大汉天子 > 第一百二十节 来自战国的伟大思想
    于入城之时,地方官员是出动了几乎全部的人马序,所以,在非常盛行的群殴与歌女纠缠,刘荣在昨日并未有幸看到。
    但是,今天他算是见识了。
    只见在繁华的街头,一群光膀子的大汉,与另一群穿着相当简陋的麻衣粗布衣服的大汉,战成一团,口中赵地骂声喊成一团。
    就在这些混战的大汉之旁,做生意的继续做生意,叫卖的继续叫卖,很少有人会跟刘荣一样津津有味的看起来。
    至于,在刘荣身边,则围绕着一大群衣着艳丽,仪态动人的年轻女子,这些年轻女子口中唱着赵地的情歌,手中的乐器不断的奏响。
    亏得王启年与几个在明处保护着刘荣的侍卫,极力阻拦,才没有让这些远比现代夜总会中女子更恐怖的存在,靠近刘荣。
    “燕儿,你以前来过吗?”刘荣抓着聂燕的小手,问道。
    “没有……摇着头道:“妾一直在雁门与蓟地之间来回,到得中原,这尚是第一次!”
    刘荣发现,聂燕对于赵国女子的衣饰非常有兴趣,她的眼睛自见到那些远比燕地女子衣服更加漂亮与舒适的赵地服装时,便很少离开过。
    这是自然的,爱美之心人皆有之,而赵国作为大汉国民风最为开放,同时经济环境尚好的封国,其地女子服装的设计,远远走在其他地方之前。
    赵地的女子服装,是典型的曲锯深衣设计,但却融合了胡装的部分特点,使其穿在女子身上,更能凸显女人的纤细身材与青春动力。
    既然美女有所求,那么刘荣自也不会吝啬。
    他拉上聂燕的手,走到这大街上看上去最大的一家布匹店中。
    这是一家典型的参照战国时代商铺风格摆设地店铺,在宽敞的店铺中。两旁是一排排整齐的叠放着丝绸与上等布料的木架。
    在店铺的正中,一个满脸皱纹,头发花白的老人带着几个伙计,在那里用算筹计算着今日地营业额。
    在古老的木制柜台上,堆放着大小不一的三堆钱财。
    刘荣一眼就看了出来,那些分别是三铢钱。半两钱以及部分黄金。其实,现在大汉国已经明文禁止了私钱的流通。
    但是,非常遗憾的是,由于铜矿的严重不足,再加上祭祀物品的消耗,与官钱的设计上面地严重缺陷,使得目前市场上流通的私钱依然占据着足够的地位。
    地方官员对此亦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即使是最清廉正直地官员,亦没有采取任何形式的针对私钱的打击行动。
    因为……是傻瓜,谁都清楚。禁止私钱流通,那么首先受到冲击的便是那些靠着农业收入,勉强维生的农民。
    因为官钱,也就是三铢钱的价值,远远比不上它的实际价值,所以,一旦真的禁止私钱流通,那势必将造成大量农民破产,整个国家经济秩序瞬间崩溃。
    至于现在。私钱虽然在时刻侵吞着本应该属于国家的财富,但是,在另一个方面,私钱地存在有效的维护了社会的经济秩序,它使得本被高估的三铢钱的实际使用价值,受到一定程度的降低,农民好歹有个缓冲的余地。
    而一旦全面禁止私钱流通,那么用屁股也能想到。大量的商人将会到处收购铜器,然后把它们变成三铢钱,从中赚取差额利润——不要说是三铢钱了,即便是性价比已经近乎完美地武帝朝铸造的五铢钱,在其流通的数百年间,亦发生了无数的盗铸事件。
    究其根本,在于大汉国缺乏一套有效的本位货币制度,货币的价格完全由政府制定,可是那些身居高位的官员,在制定货币价值的时候。却缺乏一个有效的参照,由此使得货币的价值,不是被低估,就是被高估。
    反是现在,由于私钱也就是半两钱地存在,使得民间有了一个缓冲点,人民在交易的时候,通常会习惯性的将半两钱作为参照。
    这使得大汉国的金融秩序在跌撞中保持了平衡。
    这非常可笑,但却是事实。刘荣至今依然清楚的记得,三年多前那次新年的早朝上,袁盎为了阻止曹寿所说的那件事情的真相,摆到明面上,他甚至不惜直接顶撞天子。
    还有,那个已经卸任回乡的老丞相陶青匍匐在冰冷的地面上时的情况。
    他终生也不会忘记那个事情。
    那是皇权与相权在他面前发生的第一次碰撞,结果皇权对相权屈服了,原因到现在刘荣也没闹明白,他几次追问天子与他的老师,得到的结果,都是缄默。
    但是,刘荣却可以想象,能令天子罢手,丞相阻止的事情,绝对不会是一件小事情。
    这事情可能将最终决定整个大汉国的走向。
    从这件事情上,刘荣看到了政治家之间的妥协,为了维护国家稳定,皇权对相权妥协了。
    而现在,在的这个布料店铺中,他又见到了皇权对世俗的妥协。
    要说天子不清楚自己铸造的货币的实际价值,不知道社会上流通着大量的私钱的事实,打死刘荣也是不会相信的。
    但是天子为什么纵容私钱泛滥,却只是发布些命令来进行禁止,而不铸造新的,更符合实际价值的钱币?
    这一点,又非是刘荣现在能够理解的。
    虽然刘荣想了很多,但是实际上,却仅仅只是脑海中刹那间闪过的想法,很快他就从思考中醒了过来。
    “几位贵人,是要买布还是买衣服?”那在柜台上工作的老人见到有了生意,立刻陪着笑脸,走了过来。
    “某家想给内子定做几套赵地的衣服,不知道价?”刘荣走到那些布料中,随手翻了翻,老实说这些非常好,甚至比的上皇宫一般后妃的衣用布料了。
    “不知这位丈夫想要什么布料?”老人笑着在一旁道:“小店有全邯郸最好的裁缝,只要丈夫您选定了布料。那么小店便可以在三天内完工,那手艺,您是尽管放心!”
    “这个在下自是放心的!”刘荣把聂燕拉到一边,问了问她喜欢的颜色,便定了三套赵地曲衣,付了定金.
    |.=般都是那些价格适中,却又不失身份的布料。
    至于昂贵的蜀锦,她是连看也没看。
    这是一个好习惯,便连在一边的汲黯看了都暗自点头,原本汲黯还有些担心聂燕这种出身的女子。会仗着宠爱,肆意奢侈。但是现在他有点放心了,一个懂得进退地妃子。绝对不会是一个会胡乱行动的人。
    “哎……”在离开的时候,汲黯的眼睛,忽然看向某个木架的下面,他朝刘荣行了个礼道:“少君,某好象看到了一个好东西!”
    他走到木架边上,将上面的布料挪开,却见木架下面垫着一卷有些年代的竹简。
    汲黯将之拣起来,刘荣发现汲黯的手在颤抖。
    “什么东西?”刘荣亦感到好奇,究竟是什么东西能够让汲黯如此紧张?
    “少君。这是《慎子》啊!”汲黯地眼睛,甚至有些湿润了,他的双手仿佛捧着的是他地生命一般。
    刘荣接到手中,将竹简拿在手里,却发现这卷竹简的许多线条,已经腐烂了,但是,灰尘与腐烂的气味。却丝毫也不能阻止这竹简上的文字,冲击刘荣的心灵。
    “立天子以为天下,非立天下以为天子!”这寥寥数字,瞬间便席卷刘荣的灵魂。
    在很久以前,刘荣就听说过慎子的作者慎到,根据记载以及与其同时期的思想家的说法,慎到是一个由道入法地大思想家,他的思想成功的将道法结合到一起,开创了一个新的窗户,曾经在诸侯中产生了非常重要的影响。
    但是。秦始皇焚书,将慎到的着作,列为比儒家的典籍,更应该遭到毁灭的对象。
    原因,刘荣现在知道了,这等大逆不道地话,那个叫慎到的家伙的书,不被焚烧,那还焚烧谁的?
    而大汉国建立后,诸子百家都忙着整理自己学派先贤的着作,至于慎到的书,似乎有些姥姥不疼,爷爷不爱,鲜少有人过问。
    也就大汉皇室收藏了慎子十二论,还不是完整版本的,许多关键章节与地方,皆失传的非常严重。
    由于慎到的名字,并不如韩非子,商鞅以及申不害那么响亮,再加上刘荣的两个老师不是儒就是黄老派。
    也就偶尔间,稍稍提了提这家伙地名字。
    刘荣也就没怎么关心了,更没去皇室藏书阁中专门翻阅慎到的书,却不想,慎到的文字,竟是如此的犀利!
    难怪后世慎到的书,几乎全部失传了,原来,这家伙是一个比顾炎武更早期的主张削弱君权,加强民权的人。
    刘荣稍稍翻阅了一下这竹简,发现虽然竹简的线绳已经腐烂,但竹简全身并未破损,上面的文字依然清晰可见。
    这卷竹简的名字叫《威德》主要阐述的都是一些大逆不道的话。但看在刘荣眼中,却是不间断的冲击,他把竹简拿正,从开始那片开始起来,这卷竹简上的寥寥数百字,给他带来的冲击,非是一点半点。
    在刘荣看来,这篇《威德》只需要稍稍修改,就可以变成他将来的内政纲领。
    因为慎到阐述的并非只有那些大逆不道的话,更多的是在阐述他的治国理想,比如他说‘贤不足以服不肖’正中儒家尚贤的软肋,所以他提出了‘法虽不善,犹愈于无法,所以一人心也’更认为法是随时在变的,新法要及时替换旧法,使得国家保持常年繁盛。
    “还有没有?”刘荣也激动起来,他对那店铺的老者问道。
    “有……掌柜的回答说,他转过身就令自己的一个伙计把一个大木箱子抬了出来,对刘荣道:“这些竹简,都是小老儿的祖辈从当年的平原君府邸废墟中抬出来的,小老儿学识浅,自是认不得是什么,若公子想要便都拿走吧!”
    “如此多谢了!”刘荣忙对这掌柜的一恭身道。
    “公子客气了,这些东西是小老儿祖上传下来的,祖宗有遗训,不得私自丢弃,小老儿拿着也没有用,若公子想要,便拿走吧!”
    刘荣令随行卫士把木箱接过,便与汲黯两人从中翻找了起来,没多久就从里面找出了四十二卷慎子全章与一些杂文还有当时平原君府上的一些记录甚至还找到公孙龙的《白马论》
    简直就是一个大丰收!
    “都带走!”刘荣见到找全了慎子十二论,也不罗嗦,令卫士将之重新找来木箱装好,这些东西现在可成了他的宝贝,相信慎到他老人家在天之灵,亦也是希望自己的着作,可以指导这个国家的未来吧!
    刘荣发誓,他定会将这些先贤慎到一辈子的心血发扬光大,让他在大汉国的未来,闪烁出最耀眼的光芒!……
    慎到的思想,其实本质还是加强君权的,只是他走的路子比较隐晦,又强调了民权而已。
    可惜的是,现在慎子十二论,四十二篇到现在只剩下了寥寥几篇,其他的统统失传了。